成都蒲江复兴小学:植根乡土,润泽未来
在成都市蒲江县的青山绿水间,复兴小学如一粒充满希望的种子,深深扎根于乡村沃土。这所秉持“为了乡村孩子幸福的未来”办学理念的乡村小学,以文化立校,以课程育人,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田园润泽课程”体系,通过基础、拓展、探究三大板块,实施五育并举,为乡村学子铺就一条通往幸福未来的成长之路。

精神引领:铸就学校文化之魂
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灯塔。复兴小学将“为了乡村孩子幸福的未来”这一核心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追求。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学校逐渐形成了“坚忍不拔、朴实勤奋、热爱家乡、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如涓涓细流,浸润着每一个师生的心灵。
学校的文化标识体系独具特色:校训“明礼、励志、敏学、笃行”指引着学生的成长方向;校风“求真、尚美、和谐、包容”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教风“敬德、爱生、奉献、担当”展现了教师的教育情怀;学风“勤学、善思、文明、活泼”则体现了学子们的蓬勃朝气。这些文化标识不仅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更是融入师生日常行为的准则,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制度保障:夯实规范管理之基
制度文化是学校稳定发展的保障。复兴小学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将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学校党支部在2023年度考核中表现优异,其思政教育经验在全县交流推广,展现了强大的政治引领力。

学校建立健全了覆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今年9月,学校开展了以“规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教师层面,重温“教学八认真”要求,强化教学规范;在学生层面,组织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灵活实践考核巩固学习成果。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师生的精神面貌。
民主管理是制度文化的重要体现。学校严格执行教职工大会制度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充分听取师生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让每位师生都成为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行为塑造:绽放师生成长之美
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外在显现。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依据“四有”好老师标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诚信评价体系。同时,通过优化岗位晋升、绩效分配和评优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学校还特别注重人文关怀,开展教师节庆祝、趣味运动会、荣退仪式等活动,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乡村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成效显著。学校制定《复兴小学一日常规》,通过主题班会、规范主题月等活动,结合“文明标兵”“弯腰达人”等评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今,校园里文明礼貌蔚然成风,学生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成“月月有主题、天天有精彩”的生动局面,如调色板般装点着校园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创新:构建特色教学之本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复兴小学聚焦“课程”与“课堂”两个关键,推行“三环五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充分挖掘乡村教育资源,创新开展“学段+主题”“劳动+科学”“社区+学校”的科学教育,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思政教育特色鲜明。学校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故事大家讲”、师生徒步5公里到成都战役纪念馆祭奠英烈等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英雄精神薪火相传。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更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环境浸润:营造优质育人之境
校园环境是无声的教科书。作为成都市园林单位,复兴小学校园内百年桢楠树苍翠挺拔,各类花草树木错落有致,营造出优美宜人的育人环境。近年来,学校陆续建成了英雄长廊、爱心书吧等育人设施,改善了体育场与校园道路,不断优化办学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教师在家访中发现部分学生家庭因灾、因病致贫,便自发组建爱心团队,发动社会贤达和爱心人士筹集资金资助贫困学生。这一善举已坚持十余年,资助学生达一百多人次,首批受助学生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爱满校园,情暖学生”已成为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一致评价。
从清晰的办学理念到完善的制度保障,从丰富的课程体系到优美的校园环境,复兴小学构建起全方位的文化育人体系。在这里,每一棵树都诉说着成长的故事,每一面墙壁都闪耀着文化的光彩,每一个生命都享受着教育的润泽。这所乡村小学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书写着“为了乡村孩子幸福的未来”的动人篇章。(图/文 成都市蒲江县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