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AI赋能,推进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四川省教育厅首届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大赛结果近日揭晓,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文理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凭借作品《数智赋能铸基育魂——大学英语教师“教-评-研-赛”全维发展实践》,从全省千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获奖作品聚焦AI赋能教师发展,巧妙将数智技术与课程思政结合,为文科教育拥抱人工智能提供了案例。这一奖项对文科团队尤为难得:作为非AI技术类学科,却以文科视角的创新实践获得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大赛奖项,彰显了该校文理学院跨学科融合的突破性探索。
“AI+课程思政”,英语教学团队的创新实践
获奖团队成员、文理学院英语教师夏春梅说:“在我们当前的教学实践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始终是核心关注点。我们通过将AI技术实际应用到教学环节,切实解决这些痛点,而项目最被评委看重的,正是其‘真实性’与‘实践性’。”
据介绍,该项目针对性地解决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教、评、研、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痛点。

具体而言,在“教”的层面,团队通过分层适配设计,使AI工具深度服务于语言技能与专业目标的融合,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在“评”的方面,项目构建数据流与素养标准精准对接的评价体系,将AI互动参与度、思政表达力等维度量化;在“研”的领域,利用词云分析、成长档案追踪等形成“数据洞察—教学调整—效果验证”的教研闭环;在“赛”的环节,通过赛教协同机制,将赛事成果反哺课堂。
夏春梅认为,英语教师团队的教学案例生动展示了AI如何助力课程思政建设。“以‘川派皮影’教学为例,项目通过AI工具链实现文化自信的自然融入。利用Kimi等工具生成皮影雕刻技艺的英文解说框架,并结合学习通按专业标签推送预习任务。同时,通过英语趣配音三阶任务,实时量化口语表现,并借助互动工具分析讨论关键词,直观呈现学生对文化传承的认同度,实现思政效果可测量、可引导。”
在夏春梅看来,AI技术最根本的改变在于推动教学从“教师中心、经验驱动”转向“学生中心、数据驱动”。“教学目标从灌输变为精准适配,实现英语与专业融合。教学过程则从单向讲授变为闭环互动,并通过实时数据反馈实现精准干预。育人效果从抽象感知变为数据可视,使思政素养培养可量化、可优化。”
“混合式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
事实上,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文理学院英语教学团队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自2016年起持续探索混合式教学的成果积累。九年改革历程中,团队在省级荣誉、教学大赛、教材编写及科学研究等多个层面取得一系列里程碑式的成果。

课程建设的成就体现在多项省级认定荣誉上。2020年,大学英语课程成功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成为学校首批获此殊荣的三门课程之一,实现零的突破。此后,该课程于2021年获批四川省一流课程,并于2023年入选省级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这一系列成绩标志着文理学院课程建设进入高质量、高标准的成熟阶段。
据资料显示,文理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团队近年来荣获全国性、省级教学比赛奖项共24项,各类全国性、省级学生英语比赛指导奖500多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九月至今,教师团队在各级教学大赛中获奖高达9项,其中全国性奖项2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奖级别和数量在省内同类院校中遥遥领先。
教材建设方面,学院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等机构合作,推出《计算机英语》《电子信息英语》《商务英语》等一系列深度融合学校主流专业的特色教材。这些教材不仅实现语言与专业的交叉融合,更注重提炼“课程思政”元素,例如在《电子信息英语》中融入“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贡献力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在教学建设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文理学院的科研工作也日益增强,成功获批首个文科类省部级科研项目,实现高级别纵向项目的历史性突破。此外,近两年获批的市厅级项目达十余项,英语教师团队承担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也不断提升,在文科领域中成绩斐然。
拥抱新技术,促进跨学科专业融合
文理学院常务副院长任雪花介绍,面对AI时代的挑战,学院鼓励教师们主动走出舒适区,积极拥抱新技术。她说,近年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学院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邀请专家讲座,并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参加“AI赋能教学”等专题培训,促使教师将AI工具深度融入教学。
在拥抱AI的同时,文理学院还全面推进学科专业融合和“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任雪花说,学院将英语、数学等基础学科教师按专业方向划分为不同课程组,如:“电子信息英语组”“计算机英语组”等,鼓励教师主动到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听课、交流,参与项目合作,以此促进教师成为既精通本专业学科,又了解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文理学院跨学科专业融合理念已全面覆盖至其他学科。如:数学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并强调与工科、商科等领域的案例结合,其成果直接体现在学生获得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等系列优异成绩上。体育学科也利用APP平台记录学生日常运动数据,并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实现教学智能化,同时,体育教师与工学院合作发表的SCI二区论文,以及正在探索的体育与低空经济结合,都是跨学科融合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文理学院还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先后与语言桥翻译公司、大数据企业、知名健身房和高尔夫俱乐部等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努力为学生提供对接产业的实践锻炼平台。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探索实践不仅积极响应了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战略部署,更为我们勾勒出未来教育发展的生动图景。这种创新与探索,必将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英皇体育_英皇体育平台-【APP官网下载】:的“科成”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