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英皇体育_英皇体育平台-【APP官网下载】:> 中国教育>

2025年重庆市劳动教育优质课决赛(渝中赛场)在渝中区石油路小学举行

2025-10-20 16:23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场以“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劳动教育卓越课堂”为主题的劳动教育盛宴——2025年重庆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课渝中赛区决赛,于10月14日至15日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承办,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小学校协办,旨在通过优质课竞赛,激发教学热情,提升育人实效,共同探索劳动教育的新路径。

本次比赛以“聚焦核心素养 构建劳动卓越课堂”为主题,严格遵守劳动课程标准要求,深度践行素养为导向的教育观念,展示了全市劳动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成果。

开幕式上,渝中区石油路小学书记校长谭仕政对与会嘉宾、评委及参赛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赛事圆满成功。

渝中区劳动教研员汪涛老师对本届赛课活动进行了整体安排,并围绕劳动赛课的主题内涵作了深入阐释,帮助参赛教师进一步理解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劳动精神方面的育人导向。

本次决赛课例覆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领域,各课例在教学理念、内容设计与学生引导上亮点突出。

《鞋柜整理我拿手》中,张彩霞老师以校园与家庭真实场景为切入点,通过观看视频、实操训练、实物判断,递进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除尘、上油、抛光”等规范技能。引导学生从“整理自家鞋柜”延伸到“致敬社会劳动者”,践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落实劳动课程育人导向。

在《修理书籍》一课,李悦红老师创设了“图书医生”模拟手术场景,帮助学生掌握书籍修补技巧。教学设计科学,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参与度高,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悟”,同步培养责任意识与节约意识。

在《小饺馅大学问》一课中,唐凤玲老师以“做中学、学中悟”为核心,通过基础调馅、营养搭配、专属设计等三个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日常饮食中的学问。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包饺子的劳动技能,更在动手实践中理解了营养搭配的重要性,将AI技术融入课堂,让传统的家务劳动焕发出新的活力,有效培育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生活规划能力。

陈晓椰老师执教的《巧手编制安全绳》则围绕“平凡劳动不平凡”的主题,将劳动教育聚焦于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通过掌握实用的安全绳结技能,深刻体会到“小绳结”中蕴含的“大精神”——即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安全的重视。这节课在“放手练”与“精准扶”间取得了良好平衡,有效培养了学生严谨、负责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是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优秀范例。

王丹老师在《纸艺拉丝花》以“纸艺小花铺招募花艺师”情境导入,通过视频激发兴趣。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卷、搓、粘、剪、翻、露”等实操问题,发展劳动思维与探究能力,再用“小铺订单”情境维持学习热情。

《创编中国结——鞭炮结》在单线编结基础上深化双线条编结技法,难度进阶且具挑战性。曹铭鑫老师重视创设真实情境,以问题驱动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劳动习惯与品质,深刻体会“工匠精神”内涵。 

蔡乐老师在《巧编中国结》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助力感知中国结文化价值。采用“自主试编暴露问题—课本寻找核心方法(捏、压、穿、抽)—金点子分享生成秘籍”的路径,既教编织技能,又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符合课标“在劳动中学会劳动”的要求。

余秋霞老师指导学生能在实践中融入重庆创意元素。她执教的《我是陶瓷“造型师”》通过“情境导入—识图辨泥—巧用技法—泥条盘筑—器成天下”五环节推进,达成课标要求。

《苗乡酥食》融合传统技艺与学科思维,任玥俪老师助力学生在文化探究中实现双向滋养。借助多元评价优化教与学,将酥食文化、老物件寓意系统化形成文化框架,让“传承”升华为文化自豪与情感共鸣,学生上课投入,制作的糕点获好评。

耿露萍老师在《制作中式糕点——瓜子酥》以制作三星瓜子酥为真实任务,按“观察—品尝—猜测—梳理”的逻辑驱动知识的建构。学生在“实践—问题—探究—学习”中突破难点,通过两次实操深化技能,还邀请创始人分享,强化“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观念,落实守正创新的传承意识。

在执教《“控”水有方——土壤自动保湿装置的优化之旅》一课时,李诗华老师突出学生主体性,鼓励多样化表达与尝试,改进环节及时肯定引导,营造开放包容氛围。注重劳动习惯与安全规范培养,体现全面育人价值,充分展现了学生思维的敏捷、表达的清晰。

刘偌辛老师在《制作土壤自动保湿装置》一课,围绕核心任务设计“简易—自动”的递进式实践,体现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掌握工具使用与电路连接技能,发展劳动精神与品质,课堂环节清晰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参与积极。

《“光”小面》一课,廖海伶老师以真实任务驱动,立足地方文化,结合科学探究与数字工具,搭建“知行合一、学创一体”的平台。学生小组协作探究和面、造型技巧,分享劳动收获与AI使用体验,借助APP制作劳动海报,落实“跨学科学习”课标要求。

陈俊老师在执教《中华美食——巧手制作翡翠凉粉》时,以地方特色小吃为切入点,讲解历史渊源、演示制作流程,将非遗传承融入劳动实践。学生在实操中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小组协作培养团队意识,体现五育并举,实现“以劳育美、以劳树德”。

《制作风筝》以传统工艺为载体,周欢老师围绕“轻巧、平稳、牢固”标准,让学生在大任务、大情境中解决劳动小项目。引导小组合作探究,鼓励自主思考、想象与实践,激发想象力,教学环环相扣,学生初步建立质量意识,感受工匠精神。

闭幕式环节,高新区劳动教研员谭兰老师对展示的15节劳动课例进行了精彩点评,同时以“什么样的劳动课才算一堂好课”为主题作了专业引领,强调劳动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学生主体性以及跨学科融合,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研员郭冬梅老师对参赛教师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结合当前劳动教育发展趋势,为全市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实施指明了方向,希望广大教师持续深化课程创新,强化师资教研协同,共同推动劳动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赛课活动现场,渝中区石油路小学还展示了“《本草纲目》探究”项目式劳动课程成果。学校打破学科壁垒,将劳动教育与语数英、科信、艺术、体育心理等多学科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解决真实、复杂的问题中,实现“获新知、育美感、增创造、促健康”的多元目标。

此次劳动优质课决赛不仅是一场比赛,更展示了重庆市劳动教育的新水平。参赛教师们立足学生经验与发展需求,探索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劳动教育模式,体现了当前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

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从教师素养到学生表现,都充分体现了劳动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地,它为全市劳动教育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优质劳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推广。

(图文/渝中区石油路小学)

【责任编辑:常晓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