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温暖启航
青蓝相接传薪火,师徒结对共前行。9月17日下午,重庆一中2025年新教师与指导教师结对仪式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重庆一中校长毛明山、副校长卫晋丽、纪委书记周鹊虹、副校长庄仕军、副校长郭仕文与教科处、学生处负责人及全体新教师、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活动由教科处副主任刘本玉主持。

仪式在温馨而庄重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毛明山校长宣读了新教师与指导教师、新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结对名单。每一个名字的响起,都连起了一对师徒,也连起了一份教育的承诺与传承。

重庆一中副校长卫晋丽在讲话中深情寄语新教师与指导教师。她援引“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一古语,指出学校为每位新教师精心选配的均为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将在专业上给予悉心指导,但成长更关键在于新教师自身的主动求学和踏实积淀。她特别分享了施一公在博士后阶段顽强拼搏的经历,激励大家不畏艰难、积极奋进。随后,她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勉励新教师敬重导师、用心观察、勤奋学习;同时,她也对指导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严慈相济、倾囊相授,既做传递知识的“经师”,更成为塑造品格的“人师”,共同践行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

重庆一中纪委书记、德体艺分管校领导周鹊虹在讲话中围绕三个 “相信” 分享育人感悟,为教师成长指明方向。他提出要“相信时间的温度”,认为时间不仅会改变容貌,更能塑造教师的智慧、思想与情怀,鼓励大家与时间为友,成长为理想中的自己;要“相信传承的力量”,在AI信息时代,育人文化的精髓藏在代代相传的经验中,人的价值愈发凸显;要“相信细节的价值”,教师的言行影响深远,需以正向言行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 “光”,彰显教育者的责任与意义。
重庆一中副校长庄仕军、郭仕文为指导教师代表颁发聘书。红色聘书承载着学校的信任与重托,也象征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指导教师们接过聘书,也接过了“传帮带”的使命。

在结对协议签订环节,新教师与指导教师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一纸协议,不仅是一份承诺,更是一段教育旅程的同行契约。

在温馨的互赠礼物环节,指导教师为新教师送上写满寄语的书籍,新教师则献上鲜花与贺卡,表达对师傅的敬意与感谢。一赠一收之间,是师徒情谊的真挚开启。

学生处主任何勇军、教科处主任彭树云分别就班主任工作与教学教研工作作具体布置,勉励新教师在学习中精进,在实践中成长。

在代表发言环节,高中英语组新进教师秦小淮,动情讲述了自己作为新任教师成长的心路。她提到,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陈娟、周祝军两位老师的发言让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教育家精神”的温度,“原来精神不是口号,而是藏在每一位前辈的言行里。”她表示,未来将用“求知若渴”的态度,把每一次听课、每一次请教、每一次反思都当作成长的阶梯,不负师傅、不负学生、不负“教师”二字的分量。
指导教师代表初中数学组骨干教师周祝军以《在岁月里奔赴,在坚守中绽放》为题,用七组关键词寄语新教师:责任与担当、信念与梦想、付出与成功、学习与传承、挫折与压力、展示与放飞、事业与家庭。他引用韩愈、李大钊、于漪等教育家的名言,勉励年轻教师要抓住机会展示自己,在风雨中成长,在磨砺中绽放,“让青春在拼搏中更加璀璨,让属于自己的鲜花和掌声早点到来。”周老师的谆谆教诲,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仪式在全体师徒分组合影中圆满落幕。镜头定格下一张张笑脸,也定格下一段段即将启程的教育旅程。
青蓝携手,是经验的传递,更是精神的赓续。学校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新教师们将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以“明礼崇德、求知求真”的校训为灯塔,以“尊重自由、激发自觉”的理念为羽翼,在重庆一中这片教育热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也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
(图文/重庆一中)








